蚌埠崛起,创新优先。
一个个喜人的数据,预示着蚌埠创新能量正加速释放:2013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75亿元、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累计达到104家......
继续坚持产业为先,推进科技创新,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不懈追求。可以预见,以“创新”这一关键词为助推器,蚌埠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必将走得更快更好。
科技掌舵 为蚌埠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一片看起来简单的玻璃,却凝聚了众多专家多年的智慧和汗水。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玻璃新材料产业园实验室里,经多年攻关研制出的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将于6月份投产,从而打破了国外高端超薄玻璃技术的垄断。
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科技创新被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创新的底气来源于哪里?市科技局晒出今年一季度成绩单:
全市专利申请实现三个突破: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双双突破1000件,成为全省三个首季突破1000件的城市之一;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件,占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11.8%,成为全省三个首季突破100件大关的城市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26.3%,推荐5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较去年全年增长20%。发放专利资助、奖励资金319万元,征集企业研发项目195项,评审126个项目认定为研发项目,将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较上年增长25%,预计减税额5000万元以上。
“目前来看,更易量化的科技指标,显示出我市自主创新保持稳定发展并呈加速度增长态势。”市科技局局长刘自力这样表示。
产业扬帆 着力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无论是从发展空间上看,还是从区位条件、科研院所、优质平台上看,蚌埠发展创新产业的潜力十分巨大。
近年来,我市已形成“首位产业引领,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构筑产业、企业、项目和园区“四位一体”产业培育体系。今年一季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4.8亿元,位列全省第三,总量占皖北区域的41.7%;同比增长49.8%,居皖北第一、全省第二位。
如今,产业园区已然成为蚌埠市乃至安徽省自主创新、工业强市、新兴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全市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30平方公里以上,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设立,中国电科第41所依爱电子产业园初具规模,中国兵器集团第214所微机电核心器件研发制造基地开工建设,中国电科第40所机电产业园加速推进,成为蚌埠市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的核心依托。
园区亮相,重大项目引领,大批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蚌埠这片风水宝地。市创新办最新数据显示,大富科技、永红电子、新威集团、中航三鑫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在蚌埠首期项目建成投产,台玻集团、朗润集团等在蚌投资项目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市有63个项目列入安徽省2013年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计划。
仅从资金上,也能看出新兴产业在蚌埠人心目中的分量:试验区建设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自主创新专项资金11.4亿元,支持创建了多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市创新办负责人表示,创新型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实力、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创新型产业发展,是我市实现转型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首位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产业。
政策护航 为后发崛起集聚力量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批企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作为我省为数不多的一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把销售额7%用于科研。科技创新在种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先锋官”作用。
一个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来到蚌埠,在皖北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放飞科技梦想。“蚌埠这座城市重视创新人才。”看得出来,孙庆春对蚌埠创新平台很满意。
颇为给力的创新政策,是推动蚌埠创新发展的直接动力。今年4月初,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再获含金量极高的税收政策支持:对试验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给予实质性税收优惠。
今年我市推进科技金融政策,针对我市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分批最高给予1000万元贷款。
人才队伍发展大步迈进。近年来,我市创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4支,引进6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蚌埠人才金港开业运营,玻璃设计院等11家企业列入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
同时,拓思路、扩渠道、增投放,我市积极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落户蚌埠,规模1.5亿元“珠城创新”中小企业集合信托成功发行。去年,专利权质押贷款规模全省第一,商标权专用权质押贷款规模达到2.2亿元,新增小额贷款18家、融资租赁公司3家。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人才,撬动了民间资本,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贴心服务,帮助许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及高成长型企业。”市创新办负责人说。
“今年又是一个忙碌的一年。”在全市下一步创新工作计划中,提升产业实力被列入核心,把科技创新作为基础,机制创新视为关键,下决心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在“人才特区”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集聚上做努力。
本文由蚌埠华迅网络(http://www.0552hx.com)转自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