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乡村美景入画来 |
时间:2012-09-30 20:31 作者:admin 点击:
次 |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深入开展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市111示范工程建设,我市共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60个,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亿多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53个市直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联系帮扶工作,帮助示范村引进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
近年来,随着深入开展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市“111示范工程”建设,我市共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60个,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亿多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53个市直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联系帮扶工作,帮助示范村引进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深入开展“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全市100余家企业与60多个省级示范村结对共建。通过示范建设,全市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典型示范村,带动效应明显。
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大道直通村内、一幢幢红顶白墙的洋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潺潺的沟渠“网”住田地……在固镇县仲兴乡耿武村,一场叫做新农村的建设热潮正改变着这里几十年不变的村容村貌。而在我市,耿武村的变化只是新农村建设的缩影,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市已全面完成市区53个村庄建设及25个农民集中安置小区规划。三县1454个村庄布点规划全部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完成822个。淮上区已建设完成七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农民22879户。
新貌代旧景 乡村环境美如画
步入耿武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大道,沿着大道前行,不一会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洋房、一块块生机盎然的田地便又闯入眼帘。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之前,这里却又是另一番面貌。“以前村民住的破瓦房,墙都有好几条‘腿’,村里面路烂,下雨天泥巴都糊到膝盖。现在住上小洋楼,从村里到村外有水泥路。”说到耿武村近年来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周友堂打开了话匣子。
三年来,随着村庄合并建设规划到基本建成,耿武村初步建成了“宜农、宜居、宜人”的新农村。“住村里和住城里感觉没啥两样,村里环境还比城里好,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城里人了。”耿武村的变化让周友堂喜上眉梢。
眼下,这样的改变可不止耿武村一个。自2006年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市对照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市“111示范工程”建设要求,共实施了260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吸引各项社会资金投入4亿多元。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市不断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帮扶和共建,全市有100多家企业与60多个省级示范村结对共建,通过示范建设,全市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典型示范村。
“门口是花园,路边是绿化,环境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村民张友军的一番话道出了农民心声,也道出了村容整治新变化。2006年自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来,我市已在29个乡镇设立了垃圾中转站,改造卫生厕所7000多个,让1.7万户村民用上了沼气。
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生活甜滋滋
新农村建设不仅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如今,随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农民“充电”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尤其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建成后,听耿武村支部书记周友堂说,“以前农村的文化事业较落后,村民们忙完农活后都没啥事干,打麻将喝酒,输了钱的村民夫妻俩大吵大闹,最后一直闹到村委会。如今,不仅是村民看书的多了,村干部们一有时间也经常到‘农家书屋’看书。”
为改善民生,我市还加强了社会治安、养老保险和中小学房屋建设。全市55个乡镇全部成立矛盾受理调处中心,近千个村设有规范化调解室。对于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采取了“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和“服务管人”的新模式,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养老保险方面,我市建立了包含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缴费标准、缴费补贴、待遇享受一体化,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此外,随着“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市共改造了危房12.1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彻底告别危房。
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上,我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06年以来,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7.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343公里,总里程达5497公里,实现了98%行政村通公路,100%行政村晴雨通车。同时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项目29个,29个乡镇建立了垃圾中转站,村配套了垃圾池、垃圾车,安排了保洁员,建立了垃圾清扫保洁制度。
近年来,随着深入开展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市“111示范工程”建设,我市共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60个,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亿多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53个市直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联系帮扶工作,帮助示范村引进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深入开展“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全市100余家企业与60多个省级示范村结对共建。通过示范建设,全市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典型示范村,带动效应明显。
“流转”聚规模现代农业牵动“三农”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仅仅靠建几座新楼、铺几条新路是不行的。要实现农村长久、持续发展,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市农委新农办主任方晋丰说。
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推进,我市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50%以上。科技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推进粮食增产三大行动,强化良种良法集成运用,粮食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提升,夏粮总产更是实现了“九连增”。
去年,我市决定统筹安排2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有带动力的大园区、大产业、大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种植和养殖业成了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种田人摇身变成了从事原料生产的“产业工人”,农民的增产增收有了保障。农业大项目的引入,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项目,可以带活一个地区的经济。
农业科技的发展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基础。近年来,随着中粮、中纺、雨润、华芳、台湾大成、现代牧业、成达牧业等一批大型企业的入驻,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开始提速,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366.8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0家。“全市约有160万户农户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如今产业化经营收入已经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方晋丰告诉记者。在更多的市民印象里,农村的变化还体现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体验型农业”……正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农村区域特色产业。禾泉农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金海岸农业生态园、森禾蚌埠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成为蚌埠休闲观光农业的“金名片”。
据悉,目前我市有12个休闲农业园,30处乡村旅游景点,这其中还包括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星级农家乐示范点6家,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1个,优秀旅游乡镇6个。高素质的休闲观光农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依托休闲观光农业,我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旅游收入超过4亿元。
本文由蚌埠华迅网络http://www.0552hx.com 提供,转载请标明出处! 谢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