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无污染纯天然、新鲜蔬菜快来买啊!”11月2日上午,曹老集镇中心学校门口,12岁的徐统乐卖力吆喝着。他面前是五(1)中队的“菜摊”,五毛一把的青菜,一块一把的蒜苗,学生们自己分好,老师帮忙给定的价。“我们的菜都是自己种的,又好又便宜!”一看顾客上门,徐统乐赶忙推销。他两手在胸前一比划说:“这么大的桶,我每天都担水浇菜。水足,你看菜长得多好!”没让孩子们失望,十几分钟,门口一排小菜摊上的所有菜就卖光光。数数,一共挣了十六块九毛钱。清点了一遍又一遍,中队长才小心翼翼地把钱收起来。“我们打算买文具,送给需要的留守儿童们!”
在学校的操场旁边,一字排开的八块菜地就是孩子们的“蔬菜生产基地”。自家带来的菜种,老师刨地,学生浇水,还上了绿色农家肥。耕种了两个来月的菜地,已经出了几茬菜。虽说都是青菜、蒜苗、香菜一类的家常菜,但绿油油的菜色显然是费了不少功夫的。每块地前都插着一块“行知实践基地”的牌子,写明所属班级。“从三年级往上,每个班有一块菜地。”在学校总务主任郑春阳的指点下,细看才发现每个菜地被划分为一米五见方的小块。郑春阳解释说,一块就代表一个小队。“充分发挥民主,种什么菜,怎么种,老师和学生们都商量着来。”
不仅是种菜,每次卖菜金额、用处,也都按月在班级公示,师生商量着使用。“主要用于奖励和资助留守儿童。”曹老集镇中心学校副校长甘怀亮告诉记者,学校700多名学生,有超过20%是留守儿童。前两年高峰时候,比例甚至接近50%。“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又不能是施舍一般的给予。正好农村学校地多,我们就想出这个办法,要他们懂得一切靠劳动创造。”
大家一块种地,收获却要分给别的小朋友,会觉得不公平吗?三(2)中队的刘昕姝笑着摇摇头。“我们都是好朋友,帮助他们我很快乐!”小姑娘的话语中满是自豪。提前三四天她就跟妈妈提过要求:一定要来买菜,用实际行动支持同学们。专门请假来买菜的妈妈刘梅显然非常支持:“这比父母教育她助人是快乐之本要好多了。而且孩子还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收获的幸福,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等孩子们收拾好菜摊,爱心集市结束,已是上午十一点半。中午在学校就餐的留守儿童,动作快的已经放下碗筷奔去菜地了。四(1)中队的菜地前,一个孩子全神贯注的蹲在地上。“我在捉虫哪!”看到记者,他羞涩一笑,脸上的汗珠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我喜欢这块菜地,所以要保护它!”
蚌埠文由蚌埠华迅网络(http://www.0552hx.com)转自蚌埠市人民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