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魅力——禹立潮头 会通四海 |
时间:2012-09-23 08:33 作者:admin 点击:
次 |
核心提示:走禹会特色 工业强区之路 工业强则经济强。禹会,作为蚌埠市的主要工业区,是全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全区围绕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壮大区域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点常抓
|
走禹会特色 工业强区之路
工业强则经济强。禹会,作为蚌埠市的主要工业区,是全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全区围绕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壮大区域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点常抓不懈,在加快由老工业区向新型工业发展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具有禹会特色的“工业强区”之路。
通过推动优化布局、扶强扶优、科技创新、兼并重组等措施,禹会区集中精力和资源壮大优势产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粮生物、丰原集团、八一化工、天润化工、安徽佳先、通达油箱、行星机械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蜚声中外。
凝心聚力创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禹会区自我加压,锐意进取,工业经济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区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纺织、玻璃、建材等传统产业蓬勃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和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亚洲最大的箱包制造企业“祥兴集团”、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全国知名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高科能源”等高端企业落户辖区,品牌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全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其中上市企业3家,亿千企业(亿元产值、千万元税收)13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5个。至2011年底,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8.75亿元,同比增长43.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6亿元,同比增长41.5%,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全区工业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在争先进位中不断跃上新台阶,在打造蚌埠工业先导区的征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旧城改造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滨河西片区建设如火如荼蓝图渐行渐近,钓鱼台地块征迁刷新“蚌埠记录”……随着城市大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每一个禹会人都在感叹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的嬗变。这些建成或在建的大建设和棚改项目,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禹会区的城区面貌和发展生态。展望未来,它们还可能会深刻地改变珠城历史,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城市渐行渐近。
禹会区是蚌埠老工业区、老城区,开发改造任务艰巨。区委、区政府深切认识到,加快棚户区改造是发展之需,更是民生所急。据统计,全区需拆迁改造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2万户、8.5万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旧城改造作为中心工作、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号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按照城市总体布局,跳出传统棚户区开发改造习惯思维,坚持整体成片开发思路,集全区之力,健全推进机制、落实奖惩措施,注重工作方法、强化协调合作,尊重群众利益、实现和谐征迁,积极推动旧城区开发改造。广大领导干部“以接受大建设任务为光荣,以搞好大建设工作为己任,以快速推进大建设工作为骄傲”,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干字当头,敢为人先。以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快速建设、一片又一片区域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形象提升、赢得百姓口碑。自2010年实施大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以来,禹会区累计完成拆迁约1.62万户,约208万㎡,开工建设安置房近50万㎡。
现代农业引领美好乡村建设
初秋时节,碧空如洗。坐落天河岸边、涂山脚下的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展示区基本建成,苗木基地绿意葱葱,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开正艳,放眼望去气势恢宏。占地2000亩、总投资5.1亿元的森禾项目,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观光区。9月下旬,这里将作为省第六届花博会承办地,喜迎八方宾朋。就在今年四五月间,蚌埠市首届郁金香花展在这里举办,40万株郁金香陆续绽放,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近年来,禹会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以安徽蚌埠禹会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招商活动,浙江森禾、南京禹王农业等大块头项目纷纷落户,三尖塘村引进安徽金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约400亩,总投资3000万元,引进大批名贵苗木及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进行栽培,筹划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通过政府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涌现了以石巷村为主的生态观光农家乐,以三尖塘、西朱村为主的花卉苗木培育经营,以宗洼、冯嘴子村为主的现代设施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等特色产业,呈现出“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模式。长青乡石巷村位于黑虎山、蚌埠淮河闸风景区内,自然风光秀美。禹会区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100万元,乡、村配套投入3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开心农场”、农家乐餐饮等,有力提升风景区整体形象,生态旅游区建设初具规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
|
|